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江苏要闻 >

沪苏湖高铁通车在即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又添引擎



2024-12-28来源:新华日报

沪苏湖高铁通车在即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又添引擎

沪苏湖高铁通车在即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又添引擎

  沪苏湖高铁试运行现场。

沪苏湖高铁通车在即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又添引擎

  沪苏湖高铁试运行现场。

沪苏湖高铁通车在即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又添引擎

  试运行列车在沪苏湖高铁线上飞驰。

沪苏湖高铁通车在即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又添引擎

  试运行列车驶过沪苏湖高铁练塘站。

沪苏湖高铁通车在即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又添引擎

  试运行列车疾驰在沪苏湖高铁苏州段。

沪苏湖高铁通车在即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又添引擎

  试运行列车驶过沪苏湖高铁跨斜塘航道斜拉桥。

沪苏湖高铁通车在即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又添引擎

  苏州南站是沪苏湖高铁与南通至宁波高铁的“十”字交会共用枢纽站。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高度重视和国铁集团大力支持下,我省铁路建设进入了“短板”加速补齐、路网加速构建、布局加速优化的高质量发展期,“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基本形成。全省高铁里程突破2500公里,排名全国前列。目前,历经4年多建设的沪苏湖高铁处于试运行阶段,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沪苏湖高铁是上海、苏州、湖州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大项目,也是长三角高铁联网、补网、强链的重点项目。建成运营后,将进一步优化铁路枢纽布局,完善区域路网布局,有效疏解沪宁、沪杭铁路通道运输压力,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于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即将开通运营的沪苏湖高铁翘首以待,纷纷感慨,高铁开通后,为沿线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要素流通加快,还将带来大量客流。

  联通“江浙沪”

  全长163公里、时速350公里

  沪苏湖高铁于2020年6月开工,2024年6月全线铺轨贯通,8月开始静态验收,9月开始联调联试。自联调联试以来,检测列车、综合检测列车、重联动车组等先后上线,以不同速度等级进行往返检测试验以及全线拉通试验,共开行各类试验列车775列,检测总里程达52463公里,综合检测列车试验最高时速达385公里,安全、优质、高效完成了各项联调联试检测任务。沪苏湖高铁试运行将持续1个月左右时间,预计12月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试运行主要是按试验大纲要求,原则上利用不少于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列车运行图参数测试、故障模拟、应急救援演练、按图行车试验等项目测试,模拟线路正式运营状态,对高铁运输组织、列车接发、开行密度、设备状态等方面进行的一次全面“实战”检测,为正式开通运营提供科学依据。试运行使用的列车采用运营动车组担当,沿途各站模拟办理客运业务。

  沪苏湖高铁作为精准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项目,连接上海、苏州、湖州等长三角核心区,由上海虹桥站引出,途经江苏省苏州市,终至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站,线路全长约163公里,其中江苏境内线路长约52.3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设上海虹桥、上海松江、练塘、苏州南、盛泽、湖州南浔、湖州东、湖州站等8座车站,其中上海松江、练塘、苏州南、盛泽、湖州南浔、湖州东站为新建车站,上海虹桥、湖州站为既有车站。

  发力“核心区”

  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目前,长三角核心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主要集中在沪汉蓉通道和沪昆通道,而这两个通道在长三角核心区的沪宁段和沪杭段,是长三角核心区经济最发达、人口和产业最为集中、用地最为紧张的地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长三角核心区发展空间将会非常有限。

  沪苏湖高铁不仅完善了通道综合运输体系,缓解公路交通的压力,而且形成长三角与中西部地区间新的铁路客运通道,将会有效发挥长三角地区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

  《江苏省“十四五”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提出,至2035年我省规划形成“六纵六横”高速铁路网。华设设计集团副总规划师裴剑平认为,沪苏湖高铁是六横之一的“沪苏浙皖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车后,与宁杭铁路、商合杭铁路形成了苏南南部、皖南至上海南部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快速通道,对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有显著的作用。此外,沪苏湖高铁与商合杭铁路一起,将分流原先由沪宁通道承担的内陆至上海的部分中长途过境客流,沪宁通道可灵活组织更多的短途城际客流、更好地支撑促进沪宁沿线中心城市的同城化融合。

  铁路部门介绍,今后,该铁路还会通过与长三角城际网中的沪宁、泰锡宜、宁杭客专、通苏嘉等线路衔接,将连接“环太湖经济圈”的无锡、苏州、嘉兴、湖州及常州,在苏锡常嘉湖五市之间实现高速联通,成为“环太湖轨道交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路网功能要求线路速度高、线路总体走向宜顺直;而城际功能要求线路走向尽可能经过沿线经济重镇、旅游景点等重要客流集散点并设站,以满足沿线老百姓的出行需求。”业内人士分析,沪苏湖高铁为一条路网功能与城际功能并重的客运专线,选线要求较高,既要满足线路高标准要求,又要兼顾沿线老百姓出行需求,同时要符合城市规划发展需要,既承担上海至湖州沿线城镇之间的城际客流,也兼顾长三角区域性跨线客流。据运量预测,本线城际客流将占总客流的48%左右,跨线中长途客流占总客流的52%。

  沪苏湖高铁位于长三角核心区域内,虽然线路不长,经过的高级别行政据点不多,但沿线城镇密集,多为经济重镇、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产业特征明显,城镇之间经济联系密切、人员往来频繁,呈现出行频率高、短途为主、出行目的多样的鲜明特点,商务流、务工流等各种城际间客流增长快速、需求强劲。

  不只是产业一体化发展,沪苏湖走廊还是一条旅游资源丰富型走廊,是长三角旅游资源最为集聚的地区之一,沪苏湖高铁可有效集聚沿线南浔、周庄、吴江、黎里的古镇游和南太湖风情游等旅游资源,形成一条具有江南水乡特色旅游休闲线路,使沿线旅游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

  沪苏湖高铁是一条绿色交通廊道,穿梭于太湖沿岸,青山绿水扑面。水乡客厅是长三角跨行政区融合创新绿色发展的示范样板。沪苏湖高铁未来将快速架起资源汇聚融合枢纽,推进水乡旅游线、苏州轨交10号线、临沪大道等城铁、地铁、跨界道路建设,积极构建组团式、节点化的科技创新群落。

  钻石“六边形”

  苏州南站高铁枢纽效应蓄势待发

  苏州南站位于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新区黎里镇,是沪苏湖高铁与南通至宁波高铁的“十”字交会共用枢纽站。站房总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站场规模4台12线(其中沪苏湖高铁场2台6线;南通至宁波高铁场2台6线),采用全国独有的线下式+线侧式+高架式相结合的候车方式,沪苏湖高铁场旅客进出站采用“上进下出”流线模式,南通至宁波高铁场旅客进出站采用“下进下出”流线模式,车站设计旅客最高聚集人数3000人,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苏州地铁10号线采用合站方案引入苏州南站。

  中铁十四局沪苏湖铁路项目党支部书记刘周继介绍,苏州南站枢纽综合体内部空间上下错落,地下二层为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和轨交10号线站台层,地下一层为城市通廊层,地面层为枢纽停车场,地上二层为进站层,地上三层为沪苏湖高铁候车区,建成后将成为一座集高铁、城际铁路、城市地铁、水上客运、机动车停车场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车站。站房依托周边水网密布的地理区位,采用高低错落、起伏有致的不规则形态,联结形成独具江南特色的“六边形”站房,是目前国内站房建筑结构形式最多、最复杂的站房之一,也是全国首座“六边形”站房综合体。

  沪苏湖高铁开通将实现吴江区高铁里程零的突破,绘就苏州“丰”字形国家干线铁路网最南边的“一横”。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南站建成运营后,将填补苏州南部与周边城市没有高铁联系的空白,成为苏州南部门户。今后,苏州南站和苏州站、苏州北站以及在建苏州东站联动发展,沪苏湖高铁、通苏嘉甬高铁等线路纵横联通,进一步放大苏州辐射力。

  沪苏湖高铁开通后,将加速高端产业要素空间集聚,带动生产要素和资源在沿线重新配置,与苏州南站配套建设的科创新城,更有优势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产业。以苏州南站为辐射中心必将对区域产生积极影响,板块价值、城市能级随之提升。

  盛泽镇是中国重要的丝绸纺织品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高铁拉近了时空上的距离,以后去上海更便捷了。交通成本降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资源加速流动和汇聚,给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支撑。”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相信高铁将进一步带动沿线地区更好更快发展。

  根据规划,通苏嘉甬、沪苏湖两条高铁将在汾湖十字交会,必将推动吴江的城市形态发生重大变化,顺势崛起的高铁新城,也将吸引更多优质研发资源和高端商务资源落户吴江。今后从苏州吴江出发,约15分钟就能到达上海虹桥或浙江湖州。吴江将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进一步对接上海、浙江等地,共同描绘“生态互惠、产业协同、生活互补”的一体化发展蓝图。

  沪苏湖高铁的建成,进一步彰显中国高铁技术的卓越成就与独特魅力,必将为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摄影:王叶波 魏宁波 赵卓凡 李昶 孙茂恩 方喆 张慧慧 地图制作:殷超)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
上一篇:扬州成立全省首个数据要素与数字经济领域法律专委会
热点内容